close

對孩子們教養上議題,連同選擇學校的事情,我想,說說自己的想法。

 

整體上,我認為不管是學校選擇,或是規矩要求的嚴苛與否,任何選擇都是好壞參半,今天我們的選擇,將會深切影響孩子們的人生。教育這件事,必須很謹慎。有時候我們考慮我們期盼的、有時候我們也要考慮孩子需要的。什麼才是真正對他好的?怎樣的人生是豐富充實?做決定時多想想這些,觀念確定,才能讓自己行為不至於偏差太多。

 

首先,第一個重點是關於教育體制的選擇。關於台灣的教育,坦白說,我們確實是沒有信心。以往,在我們這一代還在求學的階段,台灣是百分之百的升學主義、填鴨式教育,但是,至少,體制公平,家長也清楚明白地加強智育成績。雖然有點像古代科舉制度,雖箝制文人思想,卻不失為公平制度。當然這樣的體制有許多問體弊端,需要改善。這十幾年的教改,立意原本是好,想學習的,就是歐美那一套五育均衡,不重排名與不單單只注重升學的體制,但是,失敗的教改,非但沒讓補習班減少,反而讓「五育均補」變成社會風氣,台灣還是升學主義、還是填鴨教育,只是比以前更慘,變成四不像,這個才是真正讓人擔心的。

十多年前,鄧鄧的媽媽(以珍表姊)跟我說她的孩子變成教改的白老鼠時,我那時天真樂觀的覺得只是短期,越改一定會越好,轉眼十多年過去,輪到我的孩子,我卻無法忍受這些錯誤可能荼毒孩子,甚至悲觀地認為還要好多年才能趨於正常。

 

妞妞之前在桃子腳小學一年級上學期,下課後去安親班。每天早上七點多出門,傍晚七點多進門,老師說,這樣算是輕鬆的,等下學期以後,小朋友平均都是晚上八九點到家,妞念的只是台北縣一個普通公立小學,這個狀況,不是特例,只是一個普遍的現況,新聞報導說,台灣的小學生,都在上小夜班。之前,教育部長怒摔考卷,要求國中一二年級不准模擬考,結果大家都跳腳了,「難道要讓孩子的週末變成模擬考日嗎?」這告訴我們什麼?從小一到高三,整整十二年 (三個孩子就是三十六年),孩子們所有童年與青春都在考卷中埋葬了。真的值得嗎?

 

西方的教育比較重視啟發與自主學習,台灣小學生有非常多數理資優生,程度是遠遠超越歐美的同齡孩子,但是他們到了研究階段卻多半變的平凡,台灣的高階科技、科學家不如歐美,這是很奇特的現象,但並不是偶然。當然,每一個教育體制都有優缺點,也都產出天才、蠢蛋與壞蛋。但是,觀念上,歐美人士對教育與生活的認知,我個人還是給予肯定。說真的,如果可以選擇,我們會為孩子們選擇歐美西方的教育。我們也考慮移民,但是,我們夫妻的工作都在台灣,我們也不願意一家人拆散。更何況,將來是中國人的世界,我們希望孩子在中文環境下,奠定中文造詣,這也是我們非常重視的一件事。

 

讀萬卷書、行萬里路,到世界各地去旅遊、居住,了解不同文化,是擴張自己視野最好的辦法,甚至,也是幫助自己認清自己的一種途徑,在台北歐洲學校,他們每天都在體驗這樣可貴的經歷,在多元、尊重的環境下與來自全世界的孩子們相互激盪、一起成長。我們希望孩子是受啟發地自主學習,我們希望他們擁有五育並重的均衡人生,我們希望他們擁有幸福家庭與快樂童年,很多事必須有所取捨。

 

 

第二個重點,我們想說一說對孩子的教育策略。

或者說我們期待孩子們將來變成怎麼樣?然後,我們如何朝著這個目標有計畫地前進?不知道<商週-未來的一軍>與<商周-教育投資>是否看了呢?不可諱言地,我們期待孩子們更有競爭力,好成績、好學校、好工作、好收入、好生活,這份心意,與大部分關心自己孩子的父母都一樣,在未來的白領世界裡,通曉中英文已經是基礎必備能力,我們不只要他們懂,我們要求的是,中英文聽說讀寫流利,程度猶如Native Speaker,雙母語,精通兩種語言,這是基本要求而已。許多家長讓孩子從小到大補習英文,花費很多錢,但是,語言學習是靠環境,不是補習。更何況我們深層的盼望是,她能在台北英國學校裡接受正式西式的邏輯,是從根本、觀念上受洗禮,而不只是全美語補習班教出的一個英文很強的孩子。

 

至於中文,當然是我們的優勢,未來二十年,最有發展機會的地方仍在中國大陸,當然不能錯過。為什麼不乾脆去中國大陸念書就好了?如果有人這樣問我。整體上來說,生活環境、醫療、觀念、人文涵養與素質上,這個新興市場仍然與歐美先進國家有很大差距,甚至有些部分還不如台灣。要說競爭力,在大陸讀書?借一句商業周刊的話「那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」,內地有很多經濟環境不好,要靠讀書翻身出頭的孩子,比堅忍、比苦讀,台灣衣食無缺環境下平安長大的孩子們,絕對比不過。另外,如果要比大陸中上家庭或是歐美的白領家庭,一胎化,各地少子化,每個孩子都是重點栽培,我們恐怕又望其項背。如果我們現在不想清楚目標,不開始朝目標前進,孩子們的未來只會茫茫然。

 

未來的競爭對手來自世界各國,不能再想說,或許,孩子平庸平凡也是平安過一生,將來淪落成為台勞的可能性並不是沒有。當然,如果可以在台灣當醫生、律師、會計師、教師、公務員,也是很不錯。我們原本也是以這些為目標,希望妞妞將來成為一位懂音樂的醫生。現在,其實目標沒有太大改變,只是我們野心更大、目標更遠,不一定唸台大醫學院,哈佛醫學院也是很好,德國攻讀生物醫療工程也不錯,何必一定侷限自己呢?一樣當醫生,胸襟視野絕對不同。(當然,我只是打個比方,好學校、適合的專業領域,絕不只是這些。)

 

話再說回來,孩子不一定有這麼厲害可以考上醫生、律師、或者當上科學家、總統之類的,如果成績表現中等呢?甚至,成績不是太好呢?我必須為他們設想各種可能。沒有什麼一技之長的平凡上班族、藍領階級,將來只會更加辛苦,台灣不再像過去幾十年經濟起飛,將來的工廠與公司越來越少,受影響的,大多是基層的人,所以,我們必須給他們一些一定拿得到的專長,確確實實放進他們的腦子,穩穩當當融進他們的生活裡。

 

所以,不僅僅是語言,身心健康、樂觀自信、國際觀、靈活、學習心、創意 

要能脫穎而出,要出類拔萃,我們期盼這些無形資產,他們能確實擁有,這些東西,往往比有形資產陪伴他們更加久遠,也更不易被奪走。除了雙母語,歐洲學校會要求孩子們再通曉第二外國語言,法文、德文、西班牙文或日文等等,擇一,高中畢業前,有很好的環境達到聽說讀寫流利。另外,社會學、數學、科學各方面成績我們也會要求維持優等,高中之前奠定良好基礎,大學之後再針對某一項深入鑽研。音樂方面,先求專精一項,再涉略其他,學鋼琴只是奠定基本音樂素養,這是必修科目,將來可以依據個別興趣發展選修項目。體育,這是我們目前最弱的項目,但是身體健康是一切的根本,外國學校會很重視這方面,我們也會隨著老三漸漸長大而更有行動力。這部份,我們全家都要加強,我想過我們在台灣較有優勢的運動項目,登山與衝浪,我覺得很有特色,也有地利之便。但是目前孩子還小,大概會先學游泳、跑跑跳跳而已。當然,還得看將來孩子們自己喜歡與否,但目標還是要能擅長一項。

 

當然,最重要的品格教育,這是無論何時何地,無所不在的做人根本。不論孩子受的是東方或西方教育,念的是什麼學校,都優先於一切,但因為不是這封信要討論的重點,我在此先省略。

 

前幾個月還在三峽的時候,三個小孩都得了腸病毒,居家隔離的一週,因為不想造成甘阿姨的負擔,所以我們特別准許孩子們看電視,妞高興地叫「哇!放暑假囉!白天晚上都可以看電視耶!」,但是到了第五天,妞說「好無聊喔!一直看電視!」,我問過她「妳對什麼有興趣呢?」,妞說「我只想一直躺在沙發看電視...」。那一週,因為身體不好,我們也不要求妞練琴了,結果荒廢了七天,第八天,妞開始練琴,彈的不好,發脾氣、摔琴譜,那時,看著她暴怒嘶吼,我沒有生氣,反而感到有點心痛,我心裡在想:「難道我的孩子是扶不起的阿斗?」

 

那一週,我有一點感想

第一,孩子天性好逸惡勞,有沒有興趣?需要父母用心觀察,不是問她自己

 第二,該做的事情,每天做一點、每天都輕鬆。不要最後拼死拼活也做不到。

第三,如果將來孩子們有所成就,可能不會感謝我們。但是,如果將來他們的人生失敗、肯定會怪我們,而且我們也會心痛自責

 

第三個重點

我想說的是,念外僑學校、出國攻讀大學與碩士,這確實是非常驚人的花費,坦白說,我們也需要下很大決心,這項「教育投資」是一項重大投資,我們明白。如果不是那麼昂貴,我們當然義無反顧地選擇要做。我們夫妻必須更努力工作、生活更節儉一些。估計起來,我們還有一點餘力提供一點錢給孩子們唸書,十二年之後,妞妞要去念大學了,這個成長過程只有一次,我們必須做出選擇,在我們還能為他們選擇的時候。而且,過去出國留學的學子們大多以攻讀研究所為主,這個趨勢正在悄悄改變,十年之後,孩子們從大學開始出國就讀將會是大宗。

 

我們這一代原本可以很寬裕過日子,但是我們選擇克勤克儉,再辛苦也要投資教育,絕不是要培養出公主病、出手豪奢的紈絝子弟,我們的目標是要送三個孩子都走進康莊大道,要他們擁有更多機會。

 

常常,夜深人靜,我給踢被的那個蓋被子,給尿床的那個換衣服,我看著熟睡著的2歲、4歲、7歲,三個純真孩子的臉龐,我知道自己還要再努力很久。每天早上,我趕著七點二十分要準時出門,送孩子們上學,出門前半個小時的核武戰爭,是訓練個人修養的絕佳時機(可惜我總是失敗,喉嚨外傷,肝內傷),但為了讓每個孩子每天早上多睡半個小時,我願意每天少睡兩個小時。傍晚,我趕著結束一天忙碌工作,要求自己七點鐘回家吃晚飯,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來,「乖寶貝們在我踏進家門的那一秒鐘,就突然變成壞孩子了」,突然賴皮、哭鬧、要抱、要餵、要親,從家門口走進臥室這短短的幾公尺,常常我半個小時都沒走完。我愛漂亮,愛打扮,我有很不錯的收入,也有力挺我的丈夫,但我鮮少為自己購入什麼奢華的名品,不是我不愛,而是我有更愛的

 

我為孩子們記錄成長,寫部落格的時間常常是在假日午後或上班日的凌晨,不是我很閒,不是我不累,而是我深深明白,很多事情,稍縱即逝,愛,在孩子這個年齡,我們不難說出口。但是,等到孩子叛逆期、等到他們離開父母身邊、等到長大、等到意見分歧,等到有一刻,他的人生覺得徬徨,或許在那當下,還有什麼是讓他感受到自己是被珍愛的。那份珍貴禮物,現在就必須要開始準備。

 

朋友們都說,能投胎來當我的孩子很幸運,我也這樣認為,但我心裡更加戰戰兢兢的任務是:「我該如何讓你們一直這樣幸運下去?

 

 

未來更加競爭,程度上,人的命運也決定了許多部分,遇到怎樣的人?師長?朋友?另一半?往往人生是否完整充實幸福,不能夠預知。我們沒有辦法陪伴他們走完全程,沒辦法百分之百確保什麼,不能一直保護他們,我們能做的,就是讓他們擁有更多武器、更多機會,期盼他們學會跌倒要自己爬起來,給他們身心健康,給他們力量與勇氣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r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) 人氣()